當前位置 : 中國機器人峰會 >> 大會新聞
發布時間:2024-04-25發布人:中國機器人峰會
近日,證監會官網批準QuantumPharm Inc.(量子醫藥有限公司)通過境內運營實體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發行不超過411,378,0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這意味著,晶泰科技已通過香港IPO備案,有望短期內進行上市聆訊。
量子物理、AI、機器人
去年11月底,晶泰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開啟自己IPO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其為港交所“第18C章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規則”正式生效以來,按此規則遞交上市申請的第二家公司。(第一家為行業領先的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臺研發企業——黑芝麻智能。)
所謂的18C規則,主要針對特專科技公司,對于行業的科技屬性要求較高,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行業領域。
成立于2015年的晶泰科技是當之無愧的特專科技公司,被稱為“AI制藥獨角獸”,但它不止于此。
公開信息顯示,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性研發平臺。其創始人均為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物理學家溫書豪、馬健、賴力鵬,這也決定了晶泰科技的基因。
基于對云計算能力的前瞻,晶泰科技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及先進的人工智能算力為支撐,已建立算法的“干”實驗室和自動化機器人驅動的“濕”實驗室。
其中,可擴展的標準化智能機器人濕實驗室于2022年建成。該實驗通過智能機器人驅動的方式取代人工操作,不僅可進一步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還能使得產生的數據成為訓練計算機式工具的回饋。
根據歷年財報顯示,晶泰科技2020年—2022年,研發投入分別為0.84億元、2.14億元、3.59億元,合計超過6億元,并占同年總經營開支約51.8%、52.4%及53.5%。
“麻省理工”系的晶泰科技,在研發上絲毫不吝嗇。
沒逃脫虧損的泥潭
細數晶泰科技“人生大事”,那便包括2017年初與醫藥界的領軍企業——輝瑞開啟了首次合作。
二者又在次年簽訂了長達十年的戰略性合作研究許可協議,借助混合物流及人工智能驅動技術加速藥物研發。
有了輝瑞做靠山,以及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及自動化濕實驗室能力的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公司、全球少有的量子物理+AI+自動化驅動的藥物及材料科學研發平臺之一等多個標簽,晶泰科技吸金能力盡數展現。
自成立以來,晶泰科技總計融資8次,融資總額達到52.4億元,多次刷新了國內醫療人工智能領域的單輪融資金額紀錄,身價也一漲再漲。
從Pre-A輪估值的1030萬元,到2021年估值近140億元。數年間,晶泰科技身價暴漲約1650倍,潛力無限。
同時,其投資者陣容豪華,包括騰訊、紅杉中國、軟銀愿景基金、谷歌、國壽股權投資、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真格基金、五源資本、順為資本等眾多商業巨頭及知名VC。
即便多重Buff加身,晶泰科技也沒逃脫虧損的泥潭,三年半經營虧損近14億元。
在2020年—2023年上半年各年財報中,晶泰科技分別錄得虧損凈額7.34億元、21.37億元、14.39億元及6.2億元;收入分別為3563.6萬元、6279.9萬元、1.33億元及7996.7萬元。
作為一家以“AI+機器人”驅動創新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可謂手握AI、機器人、量子物理、云計算、算力等多個“財富密碼”,然而逃離虧損又成為了一塊心病。
寫在最后
同樣是國內AI制藥明星企業,英矽智能于今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這也其第二次提交,有望沖擊港股“AI制藥”第一股。
在招股書中,英矽智能披露,2022年—2023年,營業收入別3014.7萬、5118.0萬美元;研發開支為7817.5萬、9734.1萬美元;凈虧損分別為2.22億、2.12億美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7080.4萬、6736.1萬美元。
誰也逃不掉虧損的命運,但這并不影響AI制藥賽道的熱度。所以,這到底是風口,還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