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中國機器人峰會 >> 大會新聞
發布時間:2024-04-15發布人:中國機器人峰會
3月底,美的公布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度成為了美的歷史上最好的經營業績,全年營業總收入達到3737億元,凈利潤達到337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突破579億元,位居《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278位。
從單季度數據來看,2023年第四季度美的總營收813.30億元,同比增長10.00%, 歸母凈利潤60.02億元,同比增長18.08%。
下半年以來,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智能建筑科技等領域高速發展,其中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51%;機器人與自動化收入159億,同比增長3%;智能建筑科技收入111億元,同比增長5%。
根據美的財報中披露的信息,增幅最大的產品是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制造業。
2022年,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其他制造業品類全年營收299億,占全部營收的8.7%,這個數字來到2023年增長至372億,同比增長24.49%,并且占總營收的比重也提升至10.01%。
從行業上看,工業機器人的未來仍是值得期待的。盡管在2023年開年之際遭遇陣痛,但隨著經濟運行持續向好以及內需穩步擴大,消費行業也帶動了工業機器人的出貨,全年來看工業機器人仍然呈現穩步上升趨勢。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相較2021年仍有5%以上的提升,超過55萬臺,并且新增機器人中有73%安裝在亞洲,IFR預計2023-2026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202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有望達到71.8萬臺。
從美的其他產品占比來看,電氣類仍然占營收大頭,暖通空調去年1611億,占營收的43.31%,但相較去年的43.80%有輕微下降。消費電器是美的營收的第二大產品,全年營收1346億,占營收的36.20%,與去年的36.43%同樣有很輕微的下滑。
雖然美的前兩大產品的比重下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自動化與機器人占營收的比重增幅提升了1.3%,且營收額大增24.49%,未來極有可能成為美的的第二增長曲線。
別忘了,美的手中還握著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機器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庫卡是全球第二大重載機器人公司。
美的集團為2024立下了9個經營重點,其中就包括提升庫卡的全球競爭力。據了解,美的將針對研發端、市場端、制造端等三方面,繼續擦亮"庫卡"招牌。
研發端方面,集團決定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協同中國與德國研發團隊的內外部資源,進一步加快核心部件、軟件系統的研發創新。
市場端方面,未來將積極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拓展新能源、一般工業、電子、醫療、物流、服務等領域,讓庫卡機器人進入更多使用場景中,從而加快新行業布局。
制造端方面,庫卡將啟動華東生產基地三期工程,為集成業務提供基礎保障,建立協作機器人產能,并依托國內制造基地加快形成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優勢,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縮短產品交付周期。
同時,庫卡將通過產教融合教育板塊的布局,加快人才吸納。機器人是高精度產品之一,從研發到售后都需要足夠的人才力量支撐,庫卡將通過教育布局加強售前、售后及項目實施的團隊規模,為業務擴張提供人才儲備。
2023年,庫卡持續推動各項產品和技術創新。在一般工業領域,庫卡推出了新款KR CYBERTECH系列機器人,適用于從抓取搬運到拋光的加工制造場景,面向價格敏感市場,具備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和全面的功能等多重優勢。
在2023年德國國際鑄造展(GIFA 2023)上,庫卡展示了可定制自動化 的庫卡cell4_premachining加工單元和KR FORTEC ultra重載機器人,其中cell4_premachining加工單元具備緊湊的模塊化設計,可應用于鑄造中的拋光平整、鋸切、銑削、清洗和研磨等再加工場景,以極大的 靈活性和便捷性實現對不同材料和零部件的完工處理。
2023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庫卡推出新品KR FORTEC-2 ultra 系列,作為庫卡第五代重載機器人系列,有效載荷高達 800kg,自重低至2.2噸,具備優異的負載自重比,最長臂展達3.7米,運動范圍寬廣,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電池、航空航天等領域,具備高精度、高剛性、高可靠性等優勢。
同時,庫卡不局限于已有的工業場景,在醫用協作機器人領域,庫卡推出了敏感輕載高靈敏度LBR Med醫用協作機器人,并在2023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會議(ICRA2023)上展示了LBR Med機器人如何用于腦腫瘤活檢等高度復雜敏感的醫療場景。
合作伙伴方面,庫卡與西門子達成進一步合作,未來兩年內庫卡將為西門子醫療的血管造影系統提供300臺機器人,庫卡KR QUANTEC機器人則是該系統的核心部件。自2016年以來,全球已有超過550家醫院在使用該套醫療系統。
除了對外貢獻,庫卡也積極協助美的集團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截至2023年底,美的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570臺/萬人,并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大投入以提升智能制造能力。
或許人形機器人是當下的流量新生,但不要忘記了,重載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甚至是醫療機器人仍保持著不錯的增長速度。美的財報中,自動化與機器人保持著不錯的增幅,未來有望成為集團第二增長曲線,同時也證明了傳統的機器人產品在市場上仍相當具備經濟價值。